帕布颱風:重擊台灣農業,衝擊與應對
2023年9月初,第13號颱風「帕布」(PABUK) 雖未直接登陸台灣,但其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構,為台灣帶來顯著的降雨與強風,尤其對台灣農業造成了相當程度的損害。本文將深入探討帕布颱風對台灣農業的影響,包含各類農作物受損狀況、漁業衝擊、後續的復耕與重建工作,以及未來農業在面對極端氣候時的應對策略。
帕布颱風的成因與路徑簡述
帕布颱風源自於太平洋中央海域的一個熱帶低氣壓,在有利的大氣條件下逐漸發展成颱風。帕布颱風的路徑並非直接朝台灣前進,而是從台灣東南方經過,並在台灣東部海域徘徊。然而,由於東北季風的影響,颱風外圍環流與季風氣流匯聚,使得台灣東半部及北部地區降雨量大增,並伴隨強勁陣風。這種「共構」效應,使得颱風即使未登陸,仍能對台灣造成嚴重的影響。
帕布颱風對農業的全面衝擊
帕布颱風對台灣農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,波及了穀類、蔬菜、水果、花卉、茶葉、養殖漁業等多個領域。
1. 穀類作物:水稻遭受重創,後勢堪憂
水稻是台灣重要的糧食作物,也是帕布颱風影響最為顯著的農作物之一。颱風期間的大雨導致多處稻田積水,造成稻作「倒伏」現象,也就是稻穗被強風吹倒。倒伏的稻穗不僅影響收穫量,更降低米質,影響後續的加工與銷售。此外,積水也容易造成稻田病害蔓延,例如紋枯病、稻熱病等,進一步降低產量。
根據農委會的統計,帕布颱風造成水稻災損面積廣達數萬公頃,災損金額高達數十億元。特別是在宜蘭、花蓮、台東等東部地區,由於降雨量集中且地勢較為傾斜,稻田積水情況尤為嚴重,災損情況也較為慘重。後續的收穫工作受到嚴重影響,稻米供應鏈也面臨挑戰。
2. 蔬菜作物:葉菜類及根莖類毀損,價格波動
除了水稻外,蔬菜作物也受到帕布颱風的嚴重影響。葉菜類蔬菜,例如青菜、菠菜、空心菜等,由於葉片脆弱,容易在強風中被吹傷或吹落,導致減產。根莖類蔬菜,例如蘿蔔、馬鈴薯、洋蔥等,則容易因積水而腐爛。
颱風過後,蔬菜供應量大幅減少,導致蔬菜價格上漲。例如,部分葉菜類蔬菜的價格甚至上漲了數倍。這不僅增加了消費者的生活負擔,也對餐飲業者造成了困擾。
3. 水果作物:果樹落果、品質下降,影響外銷
台灣的水果品質優良,深受消費者喜愛,也是重要的外銷農產品。然而,帕布颱風對水果作物也造成了不小的損害。強風導致果樹落果,例如芒果、香蕉、鳳梨等,直接影響產量。此外,強風也可能對果實造成損傷,降低品質,影響外觀及口感。
部分果農原本計畫在颱風過後不久採收,但由於颱風的影響,不得不延遲採收時間。這不僅影響了水果的銷售期,也增加了水果腐爛的風險。
4. 花卉作物:溫室損毀、花朵變形,產業受挫
花卉是台灣農業中的高價值作物,也是重要的觀光資源。然而,帕布颱風對花卉產業造成了嚴重的衝擊。強風導致部分溫室損毀,花朵被強風吹打變形,使其失去商品價值。
特別是在花卉集中產區,例如桃園、新竹等地,花卉災損情況尤為嚴重。許多花農原本計畫在重要節日供應花卉,但由於颱風的影響,不得不取消訂單,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。
5. 茶葉作物:茶園淹水、茶菁受損,影響茶葉品質
台灣茶葉聞名世界,是重要的農產品之一。然而,帕布颱風也對茶葉產業造成了影響。颱風期間的大雨導致部分茶園淹水,茶菁受到損壞,影響茶葉的品質。
特別是在高山茶區,由於地勢較高,降雨量較大,茶園淹水情況較為嚴重。茶農不得不緊急進行排水工作,以減少損失。
6. 養殖漁業:塭堤破損、魚蝦死亡,漁民損失慘重
除了農作物外,帕布颱風也對養殖漁業造成了影響。強風和暴雨導致部分塭堤破損,海水倒灌進入養殖池,造成魚蝦死亡。
特別是在沿海地區,養殖漁業災損情況尤為嚴重。許多漁民損失慘重,面臨破產的風險。
帕布颱風後的復耕與重建工作
在帕布颱風過後,政府及各界紛紛投入復耕與重建工作。農委會提供災損補貼,協助農民修復受損的設施,並提供農業貸款,幫助農民渡過難關。
1. 災後勘災與補貼申請:
農委會積極進行災後勘災,並提供災損補貼,以協助農民修復受損的設施,並彌補部分損失。農民需要提出相關證明文件,例如災損照片、損失估算等,才能申請補貼。
2. 排水整備與設施加固:
為了避免類似的災情再次發生,政府加強了排水整備工作,並要求農民加固溫室、塭堤等農業設施。
3. 技術支援與種苗補助:
農委會提供技術支援,指導農民進行復耕工作,並提供種苗補助,協助農民重新開始。
4. 行銷協助與產銷接軌:
為了幫助農民銷售災後農產品,農委會加強了行銷協助,並推動產銷接軌,讓農產品能夠順利地送到消費者手中。
未來農業面對極端氣候的應對策略
面對越來越頻繁的極端氣候事件,台灣農業必須採取更有效的應對策略,才能確保農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1. 發展抗逆性品種:
培育抗旱、抗洪、抗病蟲害的優良品種,可以有效降低極端氣候對農業的影響。
2. 推廣智慧農業:
利用科技手段,例如感測器、無人機、大數據分析等,可以精確掌握農田的狀況,及時調整灌溉、施肥等措施,提高農業生產效率。
3. 加強農業保險:
農業保險可以為農民提供風險保障,降低因極端氣候造成的經濟損失。
4. 建立預警系統:
建立完善的氣象預警系統,可以及時提醒農民採取防禦措施,降低災損。
5. 調整農業結構:
根據氣候變遷的趨勢,調整農業結構,發展多元化的農業生產模式,可以降低對單一農作物的依賴。
總而言之,帕布颱風對台灣農業造成了嚴重的衝擊,但同時也提醒我們,必須正視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,並採取更積極的應對措施,才能確保台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,守護農民的權益,保障國人糧食安全。